新聞資訊
您當前位置: 首 頁 >成都誠信建設制度化:企業信用需重視,多個平臺懲戒"失信"
時間: 2015-03-03 來源: 邦進財務集團(深圳)有限公司
“誠信”是成都城市精神之一,是成都的城市名片。“航空第四城”、落戶世界500強企業增至262家、中國西部鐵路物流中心貨物吞吐量全國第一……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正在加快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支點與“橋頭堡”。
成都成外商投資首選城市,與其“誠信名片”密不可分。如何打造“誠信名片”?2014年的成都在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方面都有哪些舉措?為此,記者走訪了成都市工商局、成都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成都市企業誠信促進會等誠信體系建設推進和監督部門作了詳細了解。
誠信和品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誠信是企業維護和提升品牌形象、保持企業競爭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誠信水平,完善成都誠信體系建設,強有力的平臺支撐必不可少。
“一網一平臺四系統”
“成都信用網”日均點擊量1.2萬次
成都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龔欣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成都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網一平臺四系統”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化格局。他說,該系統包含全域成都90萬余戶市場主體,1.9萬余戶中介機構(含企業和個體),3.6萬余位重點人群,共計3000萬余條信用記錄。其中,“一網”——“成都信用網”的日均點擊量約為1.2萬次,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成都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對嚴重失信企業的信息披露、“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考核工作的推進、信用管理師資格證培訓工作的開展......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及活動的舉辦,更好地為成都成為外商投資首選城市“保駕護航”。
建立誠信“紅黑榜” 發布平臺
加大對嚴重失信企業的信息披露
龔欣向記者介紹,2014年,成都市采用云計算等先進理念和技術,以“一網一平臺四系統”(成都信用網,統一交換平臺,企業、個體、中介機構和重點人群四個系統)為基礎,啟動了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工作。按照工作要求,成都市在身份信息基礎上增加了企業股東、備案等信息。“在此基礎上,成都首次將市本級1000余家社會組織的登記信息納入市信用系統并公示。”
誠實守信信息平臺不斷完善,登記公示覆蓋面不斷擴大,成都的誠信信息庫得到了充實。但對失信人的信用懲戒是如何進行的呢?記者了解到,除了將社會組織納入市信用系列并公示,成都市還加大了對嚴重失信企業的信息披露。
2014年7月,由成都市文明辦牽頭,成都中院、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國資委等8家職能部門經過深入研討,共同發布《“構建誠信 懲治失信”合作備忘錄》,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范圍、方式等進行了詳盡規定。
按照《備忘錄》要求,成都以“成都信用網”為依托,建立起了誠信“紅黑榜”發布平臺,對成都法院推送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予以黑榜曝光。記者了解到,該平臺與中院執行局執行信息公開平臺的相互配合,通過加強宣傳等手段,增加社會關注度,對失信被執行人形成強大輿論壓力。“我們還依托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國土局等部門工作職能,極大擠壓失信被執行人生存空間,倒逼其履行法定義務,促進成都市社會信用水平提升。”龔欣補充道,成都市不斷完善“成都信用網”“紅黑名單榜”內容,加大金融、食藥、質監、工商、法院等單位掌握的嚴重失信企業信息的披露。2014年,“成都信用網”發布信用新聞130篇、“紅名單”7批次、“黑名單”15批次。
開通“成都信用”微信應用平臺
為了讓社會公眾更好更便捷地查詢到企業信用信息,2014年9月“成都信用”微信公眾平臺正式開通。由此,成都增加了一個面向移動智能終端的信用信息服務功能平臺。“社會公眾可通過微信平臺關注‘成都信用網’,便捷地查詢企業信用。”龔欣向記者介紹。
除了平臺建設,成都市還進一步推進企業信用信息使用工作。龔欣說,一是配合成都市信用信息系統公民信息庫建設工作,初步實現了企業信用系統與公民信息管理系統數據交換與協同應用;二是配合市文廣新局“成都市文化市場綜合管理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通過設置前置機實現了文化企業數據與文化許可信息數據的雙向交換;三是服務“成都市電商自律誠信網”建設,為其提供成都市電商企業的身份信息數據,實現了自動更新信息的對接;四是加大信用信息在行政監管、企業上市等工作中的使用,2014年共辦理企業信用查詢5946家。
建立“點對點”查控機制
讓“規避”行為無處遁形
成都中院新聞發言人毛宇健表示,通過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協調力度,法院充分整合了執行力量,拓展了強制執行措施渠道,在全社會形成了“嚴懲老賴”確保民生的良好執行氛圍。
他說,針對當前部分失信被執行人有意規避執行的情況較為突出的特點,成都法院不斷完善“點對點”網絡查控機制,力爭讓“規避”行為無處遁形。
他說,成都中院目前已經與國土、車管、工商、房管等部門開通并試運行“點對點”網絡查控機制并取得良好效果。記者了解到,“點對點”查控機制通過在法院和相關單位之間建立網絡查控平臺,以系統數據交換替代“人工上門”,能快速獲取執行財產信息,高效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及時兌現當事人的權利。
據毛宇健介紹,“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機制消除了程序繁瑣、效率低下、信息局限等障礙,縮短了查控時間,簡化了操作手續,確保了執行案件的質量和效果。“法官只需點擊鼠標,足不出戶便可實現對被執行人存款、房產、車輛等財產的查詢控制。以往一個執行法官需要逐一網點排隊,一天最多查控兩、三個銀行網點,現在兩、三天能查百家銀行上千個網點,控制上百個賬戶。”
而為了提高法院執行工作效率,成都中院還將傳統的針對“人流、車流”查控手段轉變為針對“信息流、數據流”查控手段。“實現了法院與政府職能部門信息共享,避免失信被執行人迅速轉移資產。”毛宇健介紹說,這種做法全面限制了被執行人貸款、工程招投標等商業活動,大大壓縮了其生存空間,倒逼其履行法定義務,推進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構建工作開展。目前全市已有192名被執行人迫于執行威懾主動履行債務,總計執行金額達3632萬余元。
曝光287名失信被執行人
重拳出擊“失信”行為
除了以“點對點”網絡查控為手段全力“反規避”外。毛宇健向記者介紹,成都法院還加強了對失信被執行人曝光、懲治力度,重拳出擊“失信”行為。目前,全市兩級法院已集中曝光287名失信被執行人。
同時,為重拳打擊“失信”行為,民航管理局也在協助成都中院限制被執行人乘坐民航客機。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中院已將向工商部門報送警示信息51條;向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交數據1794條;向成都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信息庫提交執行信息212件次;通過出入境管理處對64名被執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限制高消費229人;拘留失信被執行人2人。
制度不斷完善,平臺進一步升級,曝光力度的加強......多部門聯動模式讓成都的誠信建設更上一層臺階。成都市企業誠信促進會宣傳指導部部長羅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成都的企業誠信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對全市企業進行“守合同重信用”評價
成都市企業誠信促進會是在成都市民政局登記注冊的,由市工商局指導的市級協會,負責對全市企業進行“守重”評價。協會宣傳指導部部長羅航向記者介紹,2014年,協會初步認定2013年度成都市AA級(市級)、A級[區(市)縣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共計897戶,其中成都市AA級(市級)企業397戶,同比去年增長6.1% 、A級[區(市)縣級]企業500戶,同比去年增長7.5%。吸納新申報會員企業167戶,同比去年增長1.2%、經協會考核組考評有30戶達標企業由A級[區(市)縣級]升級到AA級(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所有申報合格企業均按要求在企業誠信平臺上逐一進行不良記錄檢索,并于8月1日在成都信用網予以公示。”羅航介紹道。
此次公示擴大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動的影響力,提升了“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協會的公信力。
2014年成都市共有172戶企業獲得四川省省級“守合同重信用”AAA企業稱號,并在四川信用網獲得公示資格。其中,有25戶成都市企業向協會自愿申報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經協會對會員資格的嚴格篩選,通過企業匯報和查看相關資料,省工商局在去年7月已對中鐵八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等11戶企業授予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的榮譽稱號。
截至去年6月,通過協會申報取得2012—2013年度國家工商總局公示資格的“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共計39戶。“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視。”羅航向記者這樣表示。
舉行“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合同專管員培訓班
168名合同專管員獲得信用管理師資格證
記者了解到,2014年成都市還舉行了“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合同專管員培訓班。為進一步增強企業誠信守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及應對訴訟風險的能力,成都市企業誠信促進會在去年加大培訓力度,從往年的一年一次培訓擴展到一年兩次培訓,分別針對企業在日常工作中的合同糾紛、合同仲裁、合同訴訟等講解培訓,并針對企業的合同理論與實務、企業信用管理實務及風險應對、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實踐等方面開展培訓。2014年共有168名企業合同專員通過培訓平臺獲得信用管理師三級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
“企業靠信用贏得商機,靠信用占領市場,靠信用獲得發展”已成為廣大企業的共識。
羅航表示,下一步協會將積極組織會員開展學習、考察活動,加強與同類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了解國內外企業合同信用管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借鑒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開拓思路,為企業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贏得商機提供平臺。“把提倡誠信理念,講誠信服務,樹誠信形象作為根本要求貫徹落實到企業中去,把成都市企業誠信建設成績顯著的先進企業推選出來,宣傳出去,增強誠信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特約記者 王彬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