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您當前位置: 首 頁 >江蘇年底基本建成居民“信用庫” 違章欠費等失信行為將記入誠信記錄
時間: 2015-03-13 來源: 邦進財務集團(深圳)有限公司
闖紅燈、違停、有線電視欠費、信用卡延期還款……許多人交完罰款就把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拋在腦后。記者昨天從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到2015年年底江蘇就會基本建成自然人的信用基礎數據庫,省內居民的信用卡欠費情況、違章違停信息等行為將作為誠信記錄登記在數據庫的個人檔案里。也許幾次無意的失信記錄,就會讓一位江蘇的求職者在招聘單位看完他的“信用日記”后失去應聘資格。江南時報記者 呂晶晶
1
哪些內容會收錄進“個人庫”?
金融、公共繳費都將納入
江蘇省自然人信用基礎數據庫早在2013年11月啟動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上線試運行,正啟動信用信息歸集工作。預計2015年年底,江蘇的居民就能到信用部門申請查詢自己的“誠信檔案”了。
居民的哪些信息會作為“信用信息”歸集到系統里?江蘇省信用辦副主任儲理石告訴記者,個人信用庫里將包括5大類128個個人數據項。
“首先是你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這些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金融信息,比如你的貸款、信用卡賬戶的還款情況,現在人民銀行的系統已經有這部分信息了。此外還有法院判決等跟社會職能有關的信息,水電氣等公共繳費情況,以及你的職業信用報告。”儲理石說,這些內容將從各相關部門收集到數據庫里,并最終實現聯合懲戒。
據悉,個人信用庫的信息目前以各個政府部門提供為主,也有一些是由行業協會、居委會乃至社會組織提供的。今后,像學校、企事業單位的誠信信息也有望逐步細化進來。
2
如何理解信用信息的聯合懲戒?
交通違章或將影響職稱申請
誠信體系的概念提出之前,許多人都覺得只有“老賴”或信用卡長期欠款的人才存在“信用問題”,把生活中常見的違停、拖欠物業費等情況看得輕描淡寫。
記者從江蘇省信用辦獲悉,2015年江蘇的第一批個人信息歸集工作將從省級28家部門或單位調入自然人的信用數據,并在年底開通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屆時,各部門將對信用不良者采取聯合懲戒。也就是說,交通違章未及時繳納罰款,這些記錄也許會繼續留在你的“誠信檔案”里,影響你的某一次應聘,職稱申請等。
聯合懲戒的前提是各部門共享信用信息,而居民在一個領域的不良信用記錄,會讓他在另一個領域得到相應的處罰。儲理石指出,這種聯動機制目前已經在企業方面有所體現:“比如有部門查出你的企業對環境有嚴重的不良影響,并且被歸集到信用系統,你下筆貸款有可能會被銀行拒絕。”
3
個人信用庫失信記錄能清除嗎?
小的失信記錄可提出清除
最近,南京市民錢先生家申請50萬購房貸款時,就因為他曾有2次信用卡延期還款出了個“插曲”,他說:“我在民生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發生過一次還款超時的記錄,一筆是100多塊,還有一筆只有1塊錢。這次的房貸是在建設銀行申請的,銀行查到這兩次記錄要求我寫一張說明,講清楚欠款原因。”
一些市民了解“誠信體系”之后也擔心,如果類似這種“一塊錢欠款”的記錄登記在個人誠信庫里會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生活。尤其像水電費欠款等情況,通常都是偶爾忘記,如果因此背負一條“失信記錄”未免太小題大做。
儲理石介紹,個人信用庫的建立,并不意味著個人所有的失信行為都會伴隨他一生,一些小的失信記錄是可以由信用信息的主體主動提出清除的,他說:“比如你有一筆貸款延期還款是因為你那幾天出差了,可以請單位開具證明表示你不是有意欠款,按規定可以修復失信數據。”
此外,還有一些記錄會和提供信息的主罰單位同步定期刪除信息,比如銀行會定期清理失信記錄,信用庫里的這部分失信記錄也會清除。
4
怎樣判斷失信行為是否“嚴重”?
酒駕醉駕及旅游不文明等行為得小心了
儲理石表示,數據庫里主要收錄比較嚴重的誠信事故,最典型的是有人為了找工作把自己的大專學歷硬說成研究生,一經查出就會錄入個人誠信庫。“而像學生在學校里有個小處分不至于放進去,年輕人犯些小錯也正常。”
根據會上發布的《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綱要(2015—2020年)》這一文件,社會誠信建設的重點包括醫療衛生和計生、社會保障、勞動用工、安全生產、教育、科研、文化、體育、旅游、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產品質量、資源節約、社會組織、互聯網應用及服務領域等多個方面。
對應重點領域,儲理石點出了一些比較嚴重的失信行為,比如家庭的超生記錄,酒駕、醉駕,旅游時在飛機上發生打架等過激行為,抄襲他人作品等等。而現階段判斷是否“嚴重”,還依賴主罰部門已經注明要處罰的規定。
儲理石說:“各個部門一般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就像你在飛機上嚴重違規會被拉進一個旅客‘黑名單’,在一定時間內不能乘飛機。但和失信掛鉤之后,到底怎么算嚴重還要繼續討論,制定相應的條例補充上去。”
5
個人產生失信行為將如何懲戒?
嚴重的會被取消相關社會福利補貼
開通了個人誠信庫的服務功能,下一步就是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具體如何根據信用信息聯動懲罰,江蘇還缺乏一套具體的方法。用儲理石的話說,對于失信行為現在還是以教育為主。文件也只是寫道:“對于一般失信行為,有關部門或者機構應當督促其停止失信行為并進行整改,也可以采取信用提醒和警示約談等方式予以懲戒。”
參考2013年印發生效的《江蘇省自然人失信懲戒辦法(試行)》,自然人被處以嚴重行政處罰,或在發生重大生產、交通、火災、中毒、醫療等事故中負有直接責任,以及1年內發生2次以上同類較重失信行為或者1年內發生較重失信行為3次以上等等,都被視為“嚴重失信”,其個人將暫停或者取消與失信行為相關的職業資格,緩評職稱,并被取消相關社會福利、補貼和政府資金扶持等等。
據儲理石介紹,國外有一些有特色的失信懲戒措施:“比如把個人的失信記錄兌換成一定時間,要求失信者到制定的地方去做義工作為懲罰;或者你有比較嚴重的失信行為,我把你的保險費率提高2倍甚至3倍,讓人切實感覺到失信對自己帶來的影響。我們后面會繼續制定規則,分輕重處罰,精細化管理,也會適當參考國外的做法。”
6
個人誠信信息入庫后如何獲得安全保障?
查看某人誠信記錄必須經過本人授權
個人誠信庫收錄了大量的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會對個人隱私造成嚴重的影響。它的安全性如何?儲理石表示,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法人要查找某個人的誠信庫,都必須得到其本人的授權。而參與個人信息征信的主要是各個政府部門,以及獲取了特許資質的第三方機構,信息的安全性很高。
江蘇還將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通過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三管齊下,確保信息主體的權益。后期,全省還將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異議處理、投訴辦理、訴訟管理制度及操作細則。
據了解,今年年底正式啟用個人誠信庫的服務功能后,江蘇的居民每年可以免費向信息部門申請領取一份自己的誠信檔案,本人可憑身份證到相關窗口申請,代辦人除了申請人的身份證還需要攜帶委托書申請。由于涉及個人隱私的保護,暫時不考慮推出個人誠信庫的手機APP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