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應配置專業財務人員處理財務事宜。
專業財務人員恰當的賬務處理對依法節減稅額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并能為企業管理者日常經營策略提供準確財務數據,幫助經營者準確估計經營風險。
另外,企業應根據發展及需要配置專業的稅務咨詢師,以提供及時的稅務意見,進行必要的稅務策劃。
二、企業應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
我們提及的合理節減稅額不是偷稅漏稅,納稅人須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并劃清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以保證自身經濟活動的合法性。
合法節減稅額不僅僅是企業經營者和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如何將企業各部門節減稅額的作用串聯起來?如何將企業成本在合理范圍內控制到最低?這就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問題,而企業內控制度的制定、企業的實際情況、法律規定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企業對此作一全盤規劃,系統處理。
企業合法節減稅額涉及到國家及地方的政策法規繁多,企業在正常經營活動中由法律專業人士作出準確到位的法律建議就顯得尤為重要:從企業設立、勞動用工、合同簽訂、款項收付、內部控制等各方面,由法律專業人士充分運用法規對風險加以控制,將包括涉及稅收在內的問題規范化、合法化。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實現提前防范風險的目標。
三、企業應合理運用政策法規減免稅額。
有些稅收政策看似簡單,但對節減稅額非常實用,企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從通過在合適崗位適當安排特殊人員、選定特殊投資地點、選擇特殊行業等方面合理利用相關政策,就能合法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甚至免繳部分稅種。
四、試舉幾例節減稅額的方法如下:
1、做“管理費用”的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賬準備的提取比率,壞賬準備金要進管理費用,這樣便減少當年利潤,可少交企業所得稅。企業也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可少交。另外,采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就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2、合理利用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并且由于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就可沖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3、做足“銷售結算”的文章。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或提前抵扣,由于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效果。例如某電器銷售公司,當月賣掉10000臺各類空調,總計收入2500萬左右,按17%的銷稅,要交425萬余元的稅款,但企業將下月進貨稅票提至本月抵扣,即可減征當月增值稅。
4、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 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圍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或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企業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5、工業企業合理選擇“材料計算法”可節稅。
工業企業材料的計算有5種不同的計價方法,產生的結果對企業成本、利潤的影響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材料價格總是不斷上漲的,后進的材料先出去,計入成本的費用就高;而先進先出法勢必使計入成本的費用相對較低。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如果企業正處所得稅的免稅期,企業獲得的利潤越多,其得到的免稅額就越多。這樣,企業就可以通過選擇先進先出計算材料費用,以減少材料費用的當期攤入,擴大當期利潤;相反,如果企業正處于征稅期,其實現利潤越多,則繳納所得稅越多。那么,企業就可以選擇后進先出法,將當期的材料費用盡量擴大,以達到減少當期利潤,少繳納所得稅的目的。
6、“個人所得稅”部分避稅法。
對高收入人群而言,合法避稅和節稅直接影響最終的實際收入。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薪36萬元,公司與其約定年薪年終一次性領取,由此,按稅法規定,王先生適用的最高稅率高達45%,如果他和公司簽訂合同時將年薪改為月薪的話,每個月3萬元的收入能使他適用的最高稅率下降到25%,節稅的金額相當可觀。對大眾而言,只要掌握好國家對不同收入人群征收的稅基、稅率有所不同的政策,也可巧妙節稅。小張是一家網絡公司職員,每月工資收入4500元,每月租房費用為800元。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在工資收入所得扣除2000元的費用后,對于500-20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0%,2000元以上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5%,按照小張的收入4500元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是4500元-2000元,即2500元,適用的稅率較高。如果他在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達成一致,由公司安排其住宿(800元作為福利費用直接交房租),其收入調整為3700元,則小張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700元-2000元,即1700元,適用的稅率就可降低。
以上方法,只是節減稅額的部分方法與技巧。自始至終,我們都在強調規避稅收的合法性,否則就背離了這篇文章的初衷與本意。當前,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并不輕松,中小企業如何實現自身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合法節減稅額或許可算一條可行之道。